参与户外活动的人多了,户外安全理念的宣导跟不上了,自我户外安全意识淡薄了,尤其是参加过几次活动的,清一水胆气冲天。
开过车的都知道,驾龄2000KM到1万KM左右时,最牛。新手那点胆怯全没了,自以为盘子抡的很熟了,什么道都敢抢,什么车都敢超,出事的这个阶段最多。
户外同理。
今年死的人,或者没死人,却弄出不小动静的,全这批人。不但自己自视特高,还敢带着新人满山乱钻。
我原来还挺埋怨政府封山的行为。出了交通事故,就不让车走了?蠢哦你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救援,让我挺同情政府出此下策,因为是被我们自己逼的。
你不带脑袋地疯玩,让别人提心吊胆,你玩出格,让全社会焦急万分,轻则数十人,重则数百人次地搜索救援,在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底层弱势群体得不到帮助的同时,大量消耗社会公共资源,为你们玩买单。救援的许多人本身就是生活条件远不如驴友的人,他们也是一条命,救援风险并不小于你们遇到的风险。黄山那些个大学生,是否早已经摆脱了为救你们死掉的那个人的阴影了?
参加户外活动,谁也不能保证不遇到风险事故,不需要社会施援手,但是,看看去年今年被救援的那些个事故,许多连基本的户外安全准备都没有,既可怜,又可恨。我们是否可以更负责一点,不说对社会负责,仅仅对自己的生命和家庭负责,能不能准备更充足一些,行为更规范一些。尽量别做trouble maker?
磨房的这些个驴友真的很可爱,一有风吹草动,祝愿之真、祈祷之诚,让人感动。一些人永远留在山里了,永远听不见这些,尚能听见的,应该想想,别滥用人家的善良。
一个户外环境的成熟,对山难事故除了怜悯同情外,需要理性的批判精神。
分类: 安全回家
0 条评论